溫濕度傳感器的發展歷程 |
2023/01/31 |
![]() |
溫度、濕度測量技術來由已久,當然最初的傳感器并不同時具備測量溫度與濕度量個功能,因此早期被稱為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后來隨著傳感器技術、物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測量技術也有了飛速的發展。 1593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了最早的溫度計,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一直到1821年德國物理學家塞貝克發現了能把溫度轉換成電信號的原理從而制造出熱電偶傳感器來測量溫度,也就是如今我們嘗試一下的熱電偶傳感器,這是溫度傳感器發展的一大進步,但當時的溫度計只是單獨能夠簡單檢測溫度數據,并沒有合并濕度計,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測量溫度和濕度就必須使用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來實現。 到20世紀初,維斯定律和普朗克定律出現以后,輻射溫度計和光學高溫計才真正得到使用。 從60年代開始,由于紅外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利用各種新型光敏或熱敏檢測元件的輻射溫度計,從而擴大了它的應用領域。 隨著各項科技的發展以及應市場實際需求,人們在溫度傳感器內加入濕度檢測元素,濕度傳感器由簡單的濕敏電阻(電容)制成,濕敏電阻和濕敏電容測量濕度的原理是在濕敏電阻上覆蓋一層高分子薄膜,隨著濕度的變化會影響電阻的電導值或電容的電容值,利用這一特性,濕度傳感器可以測量環境濕度。 后來隨著科技成熟,人們研制出各種溫濕度傳感器。本世紀,在半導體技術的支持下,相繼誕生了半導體熱電偶傳感器、PN結溫度傳感器和集成溫度傳感器。 在將來,隨著各項技術的不斷發展,溫濕度傳感器不斷加入新的元素,相信人們會不斷發掘、研制出更先進、功能更齊全的問問你還是讀傳感器。
|